离退休处
首页工作动态活动安排党员天地健康与养生机构设置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老同志风采
公告栏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与养生>>正文
健康与养生 第213期
2024-03-08 13:55  

每天饮2杯红茶会更长寿

研究发现每天饮2杯或更多红茶,可有助健康,减少患病,令人更加长寿。

根据《内科医学年鉴》发表的1项研究指出,如果每天饮2杯或更多红茶(Black Tea),可以降低死亡的风险。

该项研究,分析了2006年至2010年期间,在英国生物银行内近50万名年龄介乎40至69岁的男性与女性资料;该生物银行拥有深入遗传与健康资料,而数据库中,包含参与者报告其饮茶的习惯。

研究报告撰写人Maki Inoue-Choi表示,部分参与者根本不饮红茶,但由于数据来自英国,故此,亦有不少人经常饮红茶,部分人更每天饮多达10杯。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饮2杯或以上红茶的人士,死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或中风等风险较少。

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副教授、波士顿布莱根(Brigham)女子医院副流行病专家Howard Sesso医生表示,这项研究是对有饮茶习惯的人感到兴奋,但在建议改变饮食习惯前,应要做更多工夫。

Sesso医生表示:“试图控制饮食,在饮茶与不饮茶的人士中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削弱一些发现,故此,必须确实需要更多临床测试,来研究茶的摄入量”。

对于不少人而言,泡茶的过程至关重要;但如果没法纯饮红茶,仍不用担心,因研究指出,添加奶或糖的人士,饮茶对其健康所造成的益处,没有显著降低。

但Inoue-Choi表示,健康专家强烈建议限制糖与奶中的饱和脂肪。

Inoue-Choi表示,红茶含有丰富生物活性化合物,这可以减少氧化应激(oxidated stress)与炎症(inflammation),从而可预防癌症及心脏病。

她表示,红茶与绿茶(Green Tea)都来自同1种植物山茶花的变种,但之前很少有研究调查指饮用红茶的影响。

Inoue-Choi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已经每天饮红茶的人士放心,但我们不建议没有饮红茶习惯的人士,现在开始饮红茶,或改变饮茶的习惯”。她强调,人们不应该依赖单一研究的结果来作出改变,因仍需要更多研究来完善这些发现。

Sesso医生表示:“这项研究并没有证明茶的摄入量,会降低死亡率;但确实证明,如果目前已有饮茶习惯,尤其饮红茶,这是英国首选茶类,你可以继续这样做”。

至于黑茶(Dark Tea)与红茶(Black Tea)的分别;根据网上资料指出;黑茶是属于后发酵茶,因其制品茶的外面呈玄色而得名;黑茶是颠末达成、揉捻、渥堆、干燥等传统建造工序后,再必要颠末很长时间天然发酵而成;至于红茶,是属于全发酵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与叶底色呈赤色而得名,红茶是颠末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传统进程精制而成。


早上做对八件事元气满满

很多人刚起床就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以这种姿态面对每一天,怎么可能会积极有自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持续一整天信心的有效方法。

1.不赖床。“起床”就是每天的第一个“任务”。如果你能积极面对,闹铃响了就起,不拖拖拉拉,那么就取得了“首战”的胜利,这个小小的成就为一天的自信打下基础。相反,如果闹铃反复响,你反复打盹,就像持久战,让身体感觉混乱,思维昏昏沉沉,很难精力充沛。

2.铺床。起床后就铺床,有两个好处,一是用小任务来集中注意力,让脑子更清醒;二是“整理”的动作和“整洁”的视觉感受让人心情愉悦。

3.对着镜子自我肯定。到了洗漱的步骤,在刷牙洗脸的时候,可以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积极的肯定有助于驱散任何消极情绪,并给你成功的信心。可以说“我今天能行”“会把任务一个一个完成”之类的话,大脑能接收到并会把它们当作事实来处理。

4.打扮自己。不需要多么复杂、精致、高级,只要着装正式、得体,不要随意拿件衣服就穿;让头发保持干净,梳理好;如果可以,化个淡妆,看起来有精神。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很能影响他对自己的感受,你认真地装扮自己,就会尊重自己,会提高自信。

5.大脑过一遍任务。在通勤路上,最好花一点时间在脑子里过一遍今天要做的事。类似于想象一次自己“打怪”的过程,这样你会对接下来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对一天拥有掌控感。

6.吃早饭。为了让身体和大脑有效运作,即使觉得不饿或没有时间,也不要跳过每天的第一餐,避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建议选择健康食品,例如燕麦片、水果酸奶或鸡蛋。

7.锻炼。有些人会再早起一点,然后进行半小时的运动锻炼,这是提升自信很有效的办法。锻炼会给你带来持续一整天的能量,当你精力充沛时,更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找到一种你真正喜欢的锻炼方式,让它成为可期待的事,而不是必须忍受的、有压力的任务。

8.和人打招呼。进入了办公环境,如何开启积极的“打工人”模式?愉悦地向同事领导打招呼就可以。这么做不仅仅是自己给到了他人热情洋溢的情绪能量,也会获得别人积极的反馈。通过简单、主动的人际互动,能获得“战斗”的能量。

“福”的养生学意义

民谚说 “平安是福”,涵盖两层意思:一是自身没病;二是环境无灾。两者俱佳,自然得福。人们祈求平安,关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人总是执着地追求,以拥有某种条件为福。其实,世间的福是相对的。人的愿望不同,对福的享用也各异。有人以拥有财富为福,有人以获得地位为福,有人以美满岁月为福,有人以冒险猎奇为福,有人以充实事业为福,有人以安然清闲为福,有人以居住在繁华都市为福,有人以生活在清静乡村为福,小孩子以有童稚无忧为福,年轻人以得随心所欲为福,年老者多认为健康无病为福。基于观念不同,所达祈福的境界也就不一样了。以往说人胖发福,现在讲瘦身为福。福是一种自身的认知、 感觉、体验或享用,亦如饥饱冷暖自知,欲望强弱自量。相对而言,知足易享,贪变难得。活了101 岁的唐代大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在所撰《福寿论》中对“福”有过精辟论述〝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他认为人在生活中的福、祸与善 恶有因果关系,都是人自为之。世人通常都是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烦恼。人在某些地方有所长,而在另一些地方有短处。《老子•道德经i讲:“祸今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初有难,现在得福;在那儿受罪,在这里享福,均属正常。<筍子•劝学》说:“福,莫长于无祸。”与福相对应的,自然是祸。人生长河,祸福难测。疾病伤残,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不一而足。

生活中的和顺多是难以如愿的:“万事如意” 仅是人的期盼而已。“博闸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念。“做不行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苦乐人生,否极泰来;世处事,适度为宜。倘能“大致如意〞 也就算不错了。这是人生理想的依托和精神的文柱,也是忧患意识的表征,更体现了价值观的内涵。有哲人认为,过去无悔,现在无惧,未来无优,勇往直前,相伴是福。

先说自身没病。欲求没病,意在养生。生,即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是谓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唯有减少疾病,方可延年益寿。但真正做到,实际很难。病从口入,这是老话,说的意思,今昔不同。过去认为,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闹病的。但就这五谷杂粮,在种子、种法、施肥、衣药、催熟、收割、储存、加工、运输、制作、吃法等各个方面,传统与现实就大不一样。天生万物以养人,人以食为充。食物千百种,各有其功效。需按照自身具体状况,适时适量适宜地选用,饱腹除外,还要兼顾防病保健。欲揭开食物保健的密码,就得启迪吃喝的智慧,深人了解食物的四性五味和营养成分、科学得当的食疗方法,择需而用。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改善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尽量避免病患对人体的伤害,促使体内阴阳平衡,保持身心最佳状态。

人,只有自觉自律爱护环境,才能受益环境。中国儒家主张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也表明人与自然环境需和谐相处。基于此,人们就应遵循“天人合一”的养生规律,并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地加以调整。“四时调摄”并不是固有的约定俗成的模式,而应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下灵活运用,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地域,调整身心状态,慎选生活方式,科学控制饮食,掌握医药常识,维护自身康宁,力求岁月平安,这才是真正的“福”。


糖尿病患者饮食建议

1.不能“吃软怕硬”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如果将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粥熬的时间越长,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软怕硬”。要“吃硬不吃软”,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2.不能吃“独食”  

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也就是说,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3、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尿”症状,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而且会加重高渗(高于血浆渗透压)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

4.不要“画饼充饥”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每顿饭主食(粮食类)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

5.不宜吃得过饱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常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还带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下不去。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

6.不宜多吃盐

食盐中含有钠,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当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负担。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克。糖尿病患者应为4~5克,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每天应控制在3~4克,其中包括食用的酱油。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盐2~3克。

7.不要喝碳酸饮料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多,未及时补水,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此时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为高血糖、严重脱水、意识障碍)。

8.不要饭后马上吃水果

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的负担。此外,饭后立即吃水果,会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内,水果在胃内“驻扎”时间过长,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胀气。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因为这时胃肠较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空腹时能很快被吸收,而且能避免胀气。

9.不宜饮酒

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10.必须戒烟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烟碱可以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诱使血糖升高;吸烟可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影响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在血液中的运行和吸收。吸烟能诱发血管痉挛,损害血管内壁,而糖尿病又易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上述二者相互影响,可以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顽固性下肢溃疡、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烟。

10.不宜多吃豆制品

豆制品虽然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宜多吃,因为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当病人有尿素氮潴留时,不宜食用豆制品。

收集整理:高凌福

内容审核:孙   明   白红艳


内容来源于网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大连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 2017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