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处
首页工作动态活动安排党员天地健康与养生机构设置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老同志风采
公告栏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与养生>>正文
健康与养生 第186期
2020-11-04 14:40  

NO.1

吃参不如晒太阳


     吃什么补阳气?燕窝、虫草、野参?其实是晒太阳!燕窝、虫草、野参都不如它补!

  背部为阳中之阳,如果背部受冷,则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经络入侵,伤及阳气而致病,年老体弱或久病虚损之人就易旧病复发,并加重病情。适当晒太阳,有利于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

  重点晒4个部位

  晒头顶——补阳气: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适合在中午晒。最好在午饭后到室外脱帽散步15分钟,让阳光温煦头顶百会穴,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头部骨骼成长,也有益于头发的生长。

  晒后背——调气血:人体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傍晚晒背有助于调理脏腑气血,温煦经络。每天下午16时晒后背是储存维生素D的最佳时机。晒的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背部,即将后背朝向阳光即可。

  晒腿脚——护正气:晒腿时,每次至少晒半小时。阳光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给腿脚晒足阳光,可以储存能量,到冬天帮助抵御寒冷。

  晒手心——促睡眠:人的手掌很少被晒到,所以要特殊照顾,会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不妨把双手摊开,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手心,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

  晒太阳小贴士

  晒太阳时做做深呼吸:充足的阳光照耀能够调节褪黑素的分泌,而胸部的舒展能够使身体更好地吸收阳气。建议每天抽出半小时到户外,面朝太阳,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掌心朝向太阳,手指微微收拢,想象阳光洒满全身,配合深呼吸。觉得累时放下双臂,重复该动作晒15分钟后,搓热双手,暖暖脸部,再散散步。

  一周晒太阳不少于40分钟:一般来说,当人体15%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老年人每周晒60分钟就能保证皮肤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

  晒太阳最佳时间,10点和16点: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4时左右,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

  特殊人群有讲究  一般来说,像孕妇、儿童和老年人这些特殊人群钙的需求量较多,晒太阳更需要讲究。儿童:儿童发育需大量的钙,从两个月起,只要天气允许,就应该每天到户外晒太阳,每天15-30分钟为宜。老年人:老年人同样是补钙的重点人群。可在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晒太阳,可以找上几个伴儿,边聊天边活动,避免在户外睡着着凉。


睡好“三时”觉 胜过进补药


     人一生当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当中度过的,如果长时间睡眠不足,就会使得身体器官活性降低,身体加速衰老。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姜东方表示,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这句话充分说明古人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在睡眠养生上,古人着重睡好“三时”觉,即子时、丑时及寅时。一夜的好睡眠,远远胜过再多的补品。

  睡子时养胆经

    子时是夜里11时到次日1时,由胆经负责“值班”。中医认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子时是一阳初生,恰是在一天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胆气若能在子时顺利升发,人体的各个脏腑就能正常运行。姜东方表示,正所谓“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睡好子时觉对人一天的活动至关重要。老人不宜熬夜,否则会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

  睡丑时养肝经

    丑时是凌晨1时到3时,此时由肝经负责“值班”。因“肝为将军之官”,它是我们人体内最忠于职守的大将军,为解除我们身体里的毒素,无时不刻在忙碌地工作。姜东方指出,因“肝主藏血”,且“人卧则归血于肝”。到了子时,人体肝经的气血最旺,血液回到了肝脏里进行“大修”,一边排解一天积累的毒素,一边调养疲惫的肝脏。若老人能在子时前入睡,身体可充分启动解毒功能,肝脏也能得到充足的休息。

  睡寅时养肺经

     寅时是凌晨3时到5时,由肺经负责“值班”。寅时意味着人体气血由静转为动,此时老人的体温较低,宜卧床深睡且不宜活动。因“肺朝百脉”,在深度睡眠状态下,有利于人体在夜间更新的血液在寅时由肺部输往全身。相反,老人在寅时过早起床活动,则易损耗阳气,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老人咳嗽先坐下


    老年人体质下降,肌肉力量、骨骼和关节稳定性都有所下降,应特别注意,想要咳嗽时,提前找到合适的位置,调整好身体姿势,避免出现摔倒、摔伤等意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患有慢性咳嗽或刺激性干咳的人常常会在剧烈、连续咳嗽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即咳嗽晕厥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咳嗽数秒后晕厥发作。晕厥时间多只持续10秒之内,少数可达30~60秒。轻者,剧烈阵咳后,头脑发闷、头晕目眩、浑身无力,瞬间遗忘正在从事的工作;重者,咳嗽后,人立即昏倒。这种症状通常持续时间短,也不留下任何后遗症。

     但是,不留后遗症不代表不危险。咳嗽后晕厥最常见的危险是摔伤——如果在站立、行走、开车、工作时突然晕倒,很可能会引起外伤或骨折,甚至颅脑损伤。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咳嗽晕厥能引起脑血管意外、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因此,当预感到要咳嗽时,老人一定记得蹲下、坐下;当出现连续性咳嗽时,要就近寻找有人的安全场所。

     咳嗽也要讲技巧。具体方法如下:

     1.咳嗽前缓慢深吸气,吸气后屏气片刻。

     2.然后,躯干略向前倾,两侧手臂屈曲,平放在两侧胸壁下部,内收并稍加压。

    3.咳嗽时,腹肌用力收缩,腹壁内陷,一次吸气,可连续咳3声。

    4.停止咳嗽,合并双唇,将剩余气体尽量呼尽。

    5.再缓慢吸气,或平静呼吸片刻,准备再次咳嗽的动作。

     此外,当感到要咳嗽时,应避免大声说笑、大口进食,以防呛咳诱发晕厥。发现咳嗽患者晕倒,应立即使其平卧,并让其头部稍低且偏向一侧,防止其脑部缺氧。患者苏醒后,应继续平卧休息。当晕厥持续时间超过20秒以上,应积极处理,排除其他疾病同时存在的可能。如果无法判断、排除,应及时送医。

凡生大病者  三焦皆不畅


     凡生大病者,三焦皆不通。人之所以得上难治的病,说到底,就是因为三焦不畅引起。而一辈子不得大病人的,三焦一定是通畅的。

那么,什么是“三焦”呢?

     实事求是地说,关于“三焦”这个概念,很多研习中医一辈子的人,都说不清楚。有的教课书里面,对它的解读,也不尽准确。医家张介宾曾对它有过解读,而且影响深远。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世发现,张介宾的解读也不对。概念上的不统一,给三焦带来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后人对它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什么是三焦?它有两层意思比较容易领会。第一层,就是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目前,中医生理学界普遍认为,三焦是胃肠水液深入膀胱的通道。这个观点,最初发扬光大于唐荣川、张锡纯。后世医家则认为,这个通道组织里面,似乎应包括输尿管。

这个是次要的。我们要说的,乃是“部位三焦”的概念。

     什么是部位三焦呢?古人把人体脏腑分为上中下三焦。因此,所谓三焦,就成了所有胸腔、腹腔内脏腑组织之间的空隙之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把胸腹腔照亮,再把脏腑所在变暗,那么剩余的光亮之处,便是脏腑间的缝隙,这就是三焦。

      那么,这些空隙,又是来做什么的呢?

     这里面的重要作用,就是运行人体的气。宗气之所以下降资助元气,元气之所以上升哺育五脏,包括各个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还有脏腑和脏腑之间的联系、呼应,无不是通过三焦来完成的。人体中能量的转化、物质的代谢,无不是以三焦为通道。人体诸气就是通过三焦来升降变化,推动脏腑功能的运转。肝肾之气升,心肺之气降,脾胃之气转,无不以三焦为舞台。

     所以说,三焦,就是人生命运转的通道。恰如《中藏经》所言:“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三焦之气和,则五脏六腑皆和,逆责皆逆”。

     另外,我们的三焦,还是水液代谢、运行的重要场所,也是一身之精周流不息的场所。精津的运行,以三焦为通道。三焦阻遏,则津液失于输布,精微失于撒播,我们就会有痰浊、水饮等病邪的出现,脏腑所需营养,就供应不上去。

     可见,这个三焦,十分非常重要的。它和我们身上的疾病,关系密切。

     大病,之所以被称为大病,原因在于其意味着脏腑机能的严重逆乱和失常,意味着人体营养物质、气血精津的运行输布、严重失常。而这些事情,如前文所说,大部分又是以三焦为通道来实现的。所以,归根结底,三焦不通,是导致人体产生大病的根由。

     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癌症。癌症的生成,根由是正气不足,邪毒聚生。邪毒为何得聚?正气因何不足?三焦代谢不畅、气行不周是重要原因。

     再比如说心梗。脾、肺、肾等脏器,对心气的运行,都有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三焦来实施。三焦不畅,心气心血的运行不得支持,故而发病。比如说脾虚湿聚,三焦为痰浊所伤,则痰浊上泛于心,形成冠心病。

     那么,我们的三焦,又是如何不通的呢?我们怎么才能保证三焦通畅起来呢?

     这里主要说说三焦湿热怎么办吧:

     (1)辛温宣透,芳香化湿  本法简称辛宣芳化法,适用于上焦湿热证候,是指用辛温芳香,轻扬宣透之品,化湿透热以宣肺气,疏通肌腠,使腠理通达,微有汗出,则湿邪可渐从小汗而解,湿祛则热不独存,也随汗出而散。

     常用药物如:藿香、白芷、苏叶、香薷、苍术等,佩兰、青蒿、金银花虽然不是辛温药物,但具有芳香宣化之功,临床中也可以配入,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湿热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2)辛温开郁,苦温燥湿  本法简称辛开苦降法,适用于中焦湿重于热的证候,是指以入中焦的辛温与苦温药物相配,辛开苦降,燥湿化浊,调理脾胃,使之恢复升降平衡。

     常用药物如半夏、苍术、砂仁、白蔻仁、草果、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白术等,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在湿热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3)苦寒清热燥湿  本法适用于中焦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的证候,是指选用苦寒之品,以达到清热燥湿的目的。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栀子等。应当说明的是,治疗湿热病使用苦寒药应当审慎,必须属热重于湿者才可使用,如果属湿热并重者,应当辛温、苦温与苦寒同用,以辛开苦降,清热与燥湿并施。如果湿邪重者,苦寒药应当忌用,防其冰伏湿邪,反而使病势难解。

     (4)淡渗利湿  本法适用于下焦湿热证候,是指用淡渗之品利尿渗湿,使湿热从小便而驱。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茯苓、生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等。如果是下焦热重于湿者,可以在淡渗利湿之中选加苦寒泄热,通利水道的苦寒清利之品,如栀子、木通、竹叶等。

     (5)兼顾三焦  因为湿热易于弥漫三焦,临床上除了针对病变中心部位进行治疗外,还必须兼顾三焦,也就是说,治上焦不忘中、下焦,治中焦不忘上、下焦,治下焦不忘中、上焦。这也正是临床处方中辛宣芳化、辛开苦降与淡渗利湿药物常常并用的原因所在。

多做三件事  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欠佳的老人,在睡前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姜东方认为,通过热水泡脚的方式,老人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让大脑保持放松的状态,从而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方法:泡脚期间,以右手心经上的劳宫穴(握拳屈指,中指指尖对应的掌心中央位置即为劳宫穴,双手各一)反复搓热左脚的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能发挥交通心肾的效果,帮助心火沉降,使人尽早入睡。对侧按摩方法相同。

  药茶安神助眠。失眠、多梦、睡眠浅的老人,因每天晚上难以入睡会使身体变得异常的疲惫。有这种情况的人,不妨在睡前饮用安神助眠茶,能让人快速入睡。方法:准备酸枣仁、夜交藤各15克,加入适量清水,煮10-15分钟,制成100毫升安眠茶,每晚8点左右服用,能发挥安神助眠的效果。

  膏方调节体质。此外,气虚、血瘀、肾虚等各种原因,同样容易引起失眠问题。方法:此类老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膏方或中药(如补气安眠茶),能够在改善体质的基础上,减少失眠的发生。

收集整理:高凌福

内容审核:孙明    白红艳


内容来源于网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大连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 2017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