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处
首页工作动态活动安排党员天地健康与养生机构设置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老同志风采
公告栏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与养生>>正文
【专家连线】科学防治骨质疏松,争取不做“脆骨头”!
2025-04-24 22:35  




骨质疏松是一种什么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undefined

2018年10月,我国卫健委发布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已达到3亿以上。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为51.6%。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


骨质疏松临床症状是什么?



1.疼痛

以腰背痛多见,其特征是难以明确指出何处疼痛,疼痛多在久坐不动后稍一活动即出现;注意: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或有外伤史时,警惕是否有压缩性骨折。

2.身体缩短甚至驼背畸形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骨质疏松常见危险因素



可控因素:

1、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食用碳酸饮料、运动量少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2、疾病因素。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内分泌及免疫性疾病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势必引起重视。

不可控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加,每年皮质骨约有0.3%~0.5%的丢失。

2.绝经。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较少;而雌激素有促进成骨细胞发生、分化、增殖的功能,雌激素减少,骨形成减少,骨质丢失加速。

3.种族。不同种族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各不一样,一般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呢?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及药物治疗。

治疗目标:1.改善骨骼生长发育;2.维持骨量和骨质;3.避免跌倒和骨折。

undefined

1.基础措施

(1)调节生活方式

①加强营养

提倡豆制品、鱼肉、牛羊肉、鸡蛋、油菜、枇杷及苹果等含钙高食品。

②充足日照

一般建议时长20min左右,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

③规律运动

长期坚持有规律地负重行走,可以增加椎体的骨密度。

undefined

(2)基本补充剂

①钙剂:常用碳酸钙,建议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饮食摄入不足时再予以钙剂。一般成人每日需摄入钙800mg,50岁以上则需摄入1000至1200mg。

②维生素D:提倡饮食补充,65岁及以上老人每日需摄入600U。

2.药物治疗

(1)骨吸收抑制剂

临床常用:阿伦磷酸钠、依降钙素以及一些绝经激素。若长时间服用阿伦磷酸钠,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2)骨形成促进剂

特立帕肽,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此药禁止服用。

(3)其他机制

常用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等,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服药期间不宜同时补充较大剂量的钙剂,并建议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 End -


【特别声明】

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扫码关注


关注我,了解更多知识!


来源: 张楠 大连大学新华医院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大连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 2017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