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处
首页工作动态活动安排党员天地健康与养生机构设置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老同志风采
公告栏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与养生>>正文
健康与养生 第184期
2020-09-10 12:54  


01

一种食物补一个器官

1.心:海鱼  目前的研究公认,吃鱼可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目前大多数膳食和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每周至少吃2次鱼,每次112克,最好是富含脂质的深海鱼。

2.肝:枸杞  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甜菜碱可抑制脂肪在肝内沉积,防止肝硬化,对保护正常肝细胞有作用。直接嚼着吃更有利于发挥保健效果。

3.脾:薏苡仁  薏苡仁可以药食两用,家里最好常备常食。薏苡仁主要功效是健脾利湿、排脓消肿和止泻。长期服用薏苡仁可以美容、抗衰老,还可提高免疫力。

4.肺:银耳  银耳的功效堪比燕窝,很多人吃它是为了滋阴润肺、美容养颜。一年四季都比较适合食用,尤其是干燥的秋冬。

5.肾:山药  山药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适合各种体质的人。肾虚和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把山药作为调补身体的常用食物。

6.肠:白萝卜  萝卜有下气和消滞的作用,利于清肠。萝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的芥子油和淀粉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7.胆:橄榄油  有的医生建议胆结石患者食用橄榄油,有的结石较小的患者食用一段时间后,检查发现结石已消失。还要勤饮水,早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每两小时一杯水,有利于稀释胆汁、促排石。

8.胃:卷心菜  卷心菜含有保护胃肠黏膜的物质,是“厨房的天然胃药”,对于肠胃蠕动与吸收有加分效果,可以有效的预防改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9.膀胱:水  多喝水可以防膀胱癌。饮水少了,膀胱中的尿液就会减少,致癌物质在尿液中浓度较高,从而会对膀胱黏膜造成刺激。每半个小时提醒自己喝些水,不要因为忙顾不上喝水,为患癌埋下风险。

10.大脑:巧克力  日本一项研究发现,常吃可可成分超过70%的巧克力可能有助于增加大脑皮质的量,这意味着脑部变“年轻”,学习能力有可能随之提高。

11.眼睛:胡萝卜  胡萝卜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β-胡萝卜素,它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人在暗光下的视力和从强光转到暗光时眼睛的适应能力,都离不开维生素A。作为维生素A良好的植物性食物来源,胡萝卜对于明亮双眼确实有好处。

12.耳朵:黑芝麻  有些老人会有耳鸣的问题,总感觉耳朵里有蝉鸣声、嗡嗡声等。耳鸣常常是耳聋的先兆,出现耳鸣,除积极就医外,还可多吃些黑芝麻来辅助调理。

13.血管:芹菜  芹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P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弹性,具有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和毛细血管破裂等功能,是高血压患者和中老年人保健的佳品。

14.皮肤:西红柿  西红柿是最好的防晒食物,号称“食物防晒霜”,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提高肌肤对阳光的抵抗力。熟番茄比生吃效果更好。

15.肌肉:菠菜  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大量消耗体内的镁,从而降低肌肉的运动能力,使运动耐力下降,甚至造成抽搐、痉挛等情况。因此,运动前适量吃些富含镁的菠菜,能提高运动期间的心肺功能,耐力也会增加。


02

老人夜间最好坐着排尿

起夜站立排尿有隐患。许多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的情况,常伴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匆忙去洗手间,尤其是起夜站立排尿时,常发生晕厥和跌倒。这种情况叫“排尿性晕厥”,又称“小便猝倒”,患者常在清晨、夜间或午睡后起床排尿时因意识短暂丧失而突然晕倒。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感,但也有一些人晕倒前无任何不适症状。晕厥持续时间,少则数秒,多则半小时。

绝大多数专家认为,该病发生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血压波动,以及排尿时过度屏气而使胸腔的压力增高等有关。

坐着排尿更健康。随着年龄增大,男性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自然排便动力日渐减弱,易患前列腺肥大等病症,小便常常滴沥不尽、尿湿内裤等。如坐着小便,可使腹压增强,利于排尿。

坐着小便,不仅可使肛部通风卫生,促进血液循环,还能使老人不自觉地进行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促进排便意识,从而减少便秘发生。

坐着小便还是有效控制排尿性昏厥风险的方式。站着小便可诱发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头昏眼花等不适,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因此在厕所中猝死,所以老人尽量坐着上厕所。

还有,老人起夜,动作要缓,起身不能太猛太快。如不便坐着小便,站立进行时要扶着把手。生病或者有隐患的老人如厕时,要切记陪在身旁,防止晕厥。

03

几种不适通过热敷可缓解

一条小小的热毛巾,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治病功效。选择洁净的毛巾,在40℃~45℃的热水中浸泡,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每次热敷时间为15~20分钟。

缓解眼疲劳 用毛巾热敷可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能缓解干眼症的症状。

预防耳聋 用毛巾敷在耳上或轻轻擦揉,可改善耳部血液循环,预防因缺血引起的功能性耳聋。

改善头晕 将热毛巾敷在后脑勺,每次数分钟,可刺激后脑勺的穴位,改善部分患者的头晕症状。

治落枕 轻微落枕可用热毛巾敷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

防治颈椎病 早期出现颈椎病症状,如脖子发硬、酸痛,可用毛巾热敷改善症状,缓解肌肉痉挛,预防颈椎病。

治疗痛经或寒性腹痛 女性痛经或因受凉导致的腹痛,可用毛巾热敷,能起到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皮肤有溃烂的患者,要避免在皮损表面进行热敷,以防感染或刺激皮肤,加重症状。另外,扭伤、拉伤等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皮下有瘀血,24~48小时之内不宜热敷,否则会加重局部肿胀。

热敷主要是针对寒性病症,所以温热病症的患者不宜热敷。温热病症人群常表现为容易上火,特别怕热,或伴有口臭、便秘,女性还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等。

04

秋风渐凉须防“肠燥”

处暑之后,秋风渐凉,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燥为秋天的主气,特别是初秋仍有夏日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温燥易伤阴,反应在身体的不同部位,症状也各不相同,比如肺为燥所伤,会出现咳嗽、咽干、音哑等症状。但对温燥最敏感的器官当属肠道,很多“肠燥”的老年朋友在秋季容易出现便秘等症。便秘对老年人的影响最大,尤其是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者,会因为过分用力排便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要预防“肠燥”,首先应该在“润”上下功夫。

润肠首选粥疗

中医对粥的青睐,体现在很多防病治病的方剂中,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粳米就被作为一种药来用。如能在粥中加入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则效果更佳。可取火麻仁10克,郁李仁10克,炒桃仁、甜杏仁各5克,瓜蒌仁10克,洗净后加入粳米100克煮粥,早或晚服用,具有养阴补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另外,黑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也都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在煮粥时也可适量添加。注意喝粥一般以热粥为好,每日一餐即可,糖尿病患者要少喝,以防血糖升得太快。

饮食减辛增酸

防治温燥主要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山药、番茄、萝卜、百合、银耳等。此外,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特别是麻辣火锅之类的大辛大热食物,最好不要吃。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以吃一些薏米、黄豆等健脾除湿的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等。

饮水量出为入

“肠燥”者的主要表现就是肠道“缺水”。喝粥、多吃果蔬都能起到补水的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科学饮水。一般来说,在没有大量出汗,环境湿度也基本适宜的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水的总摄入量(包括饮水量和食物中的水)为2700~3000亳升。但由于温度、运动、膳食等因素的差异,不同个体水分的消耗量和需求量差异很大,可以按照“量出为入”的原则,尽量不要等口渴再喝水,小便颜色可提示是否需要补水,一般颜色越深,说明体内水分缺乏,需要补水了。当然,除了水分在体内的充足程度会影响尿液的颜色,某些食物也可能会改变尿液的颜色,比如服用B族维生素,可能会使尿液色深。

运动多压腹部

     “肠燥”者容易便秘,这类患者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果蔬、豆类、块茎类等,此外,应增加腹部运动量,可刺激肠道的蠕动。保持平躺的姿势,膝关节弯曲呈90度,双手可交叉放于胸前,慢慢弯起双肩和躯干,使其靠近膝盖,注意要让背部弯曲,但不要试着抬起整个背部,使其完全离开地面,只需向前呈蜷缩状态,让胸腔近骨盆即可。动作的最高处,有意给腹部额外的挤压,然后放松,回到起始位置,此为1次。每天早晚各练习20~30次。

05

养生不养胃功夫全白费

俗话说“十病九胃”,万物土中生,胃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的力量源泉,生存根本。

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或先有胃病,然后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疾病,或不胜数。就在前几天,又遇到一位这样的病例。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缓慢地走进我母亲的诊室,面色发白,脸有些虚浮的感觉,说话慢声细语,讲述自己的病情,足足用了10分钟,好像浑身都是病。十几年来胃一直不太好,饿了也难过,东西吃下去又发胀。大便也不好,时而便秘,时而便溏。家里胃药不断,但还是时好时坏。时常感冒,而且病情很严重,一感冒就会咳嗽,即使感冒好了,咳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很容易疲劳,爱睡觉,睡着了就做梦,醒来还是很累,总是头重脚轻。在家里不小心碰到桌角椅背,就会一片瘀青,久久不散。病人病症如此之多,真是说来话长。问她:“你年轻的时候,是不是很劳碌?”“是啊,那时候孩子小,生活压力大,工作很拼命,经常忙得饭也顾不上吃。”有病可以不吃药,但绝不能不吃饭。这位病人,十几年来不断求医,却没什么效果。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胃一直不好,不能好好吃饭。就算其他症状治好了,没有胃气的支撑,元气不能回复,所以病情才会反反复复。病根在胃,所以建议她晚上临睡前,两足心相对,摩擦足心前1/3 陷窝里的穴位,就是涌泉穴,擦到足心发热,有相对比较放松的感觉为止。早上7点醒来,则揉按足三里5分钟左右。睡前,先用热水泡脚,再吃一小碗小米粥。

1周后,病人再来复诊,腹胀感觉减轻,胃口也好,睡眠也有所改善,精神好多了。月余,其他症状也都有了好转。困扰她十几年的病,现在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治好了。

这位女士年轻时,因为生活、工作关系,饮食不规律,伤了胃,之后就一直大病小病不断。幸好她来的时候,胃气还没有衰败。因此,从治胃入手选了足三里这个穴位。《四总穴》说“肚腹三里留”,凡是肠胃疾病,都可以选取这个穴位进行治疗。病人久病体虚,都可以选取这个穴位进行治疗。病人久病体虚,搭配一个肾经的要穴——涌泉,用来引火归原。《韩氏医通》指出:“多病善养者,每夜令人擦足心(涌泉),至发热,甚有益。”

中医里7至9时是辰时,属胃经最旺。在这个时候醒来按摩足三里,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然后早餐又以健脾胃、助消化、清食积的山楂粥为主食,正是顺应了胃经的保养。

胃病的发生与人们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可以说,胃病是“吃”出来的,当然还得靠“吃”来调养,正所谓“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怎么样靠“吃”来调养呢?这里给您一些吃的建议:该吃的时候吃,该动的时候动,该睡的时候睡,高高兴兴养好你的胃!

早晨胃气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易引起烦躁、喉干、头昏、目浊等。当然,不是说必须5点就起床,但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跑步、做操等,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早上早起,晚上要充分休息。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可以吃一些小米粥之类开胃健脾的食物。晚上热水泡脚以后,喝一碗热腾腾煮得烂熟的小米粥。不要小看小米,名字虽小可能耐却不小,一向有“参汤’’的美称。不论是产妇,还是老弱人群,吃了小米粥后既能开胃又能养胃,而且还有助于睡眠。

养胃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现在的女孩子生气时不是茶饭不思,就是暴饮暴食,吃坏了胃,吃坏了身体,连自己良好的体形也毁掉。最后得不偿失。



收集整理:高凌福 /内容来源于网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大连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 2017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