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处
首页工作动态活动安排党员天地健康与养生机构设置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老同志风采
公告栏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与养生>>正文
健康与养生 第209期
2023-09-05 11:03  

降糖之际在于早



     糖友们的降糖应该从早上开始。早晨降糖不仅仅是一天好的开始,而且也有利于控制白天的血糖值。

    “黎明现象”要解决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黎明现象是糖友在早上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倪青表示,要改善这种现象,糖友首先要从心理上消除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调节饮食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同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的量。如早餐前将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提前到凌晨六点,或是将晚餐的主食分三分之一的量睡前吃。

    赖床习惯要克服  偶尔赖床睡个懒觉对健康的人来说û有什ô问题,可对于糖友来说就有可能会延误用药时间,从而引起血糖的波动。倪青教授告诉记者:“凌晨4点到上午9点人体内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多,是血糖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糖友早上û有按时起床,就不能按时用药,那ô这个时段的血糖就控制不好,整个白天的血糖也会随之升高。”有些用中长效胰岛素的病人,如果不及时吃早饭继续睡觉的话,前一天晚上用的药还在起作用,容易造成低血糖。糖友晚上睡觉不宜过晚,最好在10点半之前睡觉,第二天早晨在6~7点起床。

    早起行动慢一点 糖友做任何事都要遵循慢节奏。如起床、穿衣、走·、干活等,做任何事都要慢半拍。倪青教授表示,提倡糖友做慢动作是因为这样可以防止突然跌倒或发生其他意外,糖友要做到在慢节奏中保持身体健康。

    晨练选择早餐后  清晨太阳出山之前的空气里有一些有害颗粒污染物,倪青教授特别提示,如果糖友早上晨练应选择在日出后进行,空腹锻炼呼吸会加深加快,容易使脏东西、细菌、灰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所以运动要排在早餐后。糖友因为自身抗病能力差,极易造成气管、肺感染而加重糖尿病病情。常有糖尿病患者早晨空腹锻炼晕厥的事发生。因为早上气温比较低,糖尿病患者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高度劳累遇到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突然发病。糖尿病患者早晨锻炼如果是空腹,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低血糖昏迷。

    血糖最好早上测  血糖监测是糖友ÿ天必做的事情,有些糖友会选择在下午测血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早晨血糖水平会明显高于下午,早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在下午可能会被认为是健康人。很多糖尿病患者想当然地认为,我早上不吃饭,测出的血糖就是空腹血糖。其实,即使不吃早饭,8时后所测的空腹血糖也会有所偏差。空腹血糖必须在空腹8小时后,采血前不要吃降糖药,也不做运动的情况下测出才准确。有些患者一·急走到医院就测血糖,这样测出的结果往往会有差异,因此运动以后要休息一段时间才可进行测量。

     根据人体血糖的变化规律,凌晨3时血糖值为最低,然后血糖逐渐升高。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是正常的,血糖值是可以控制在正常范Χ之内的,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水平较低,血糖受胰岛素抵抗激素影响明显,血糖值会逐渐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般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时~8时取血,8时以后血糖值会越来越高,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了。


开春养养背,全年不遭罪!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阳气要生发出来阳气,关键部位在后背,为什么呢?因为:

     1、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最直接的反应区,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背部健康与否,往往直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常运转。

     由此可见,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无论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还是精力旺盛的青壮年,亦或是颐养天年的老人,关注背部及正确保养背部,就等于为健康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养护后背,就是在养我们的五脏六腑,就是在调我们的心,肝,脾,肺,肾.......

     2、脊柱两旁有人体的膀胱经,而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背部膀胱经上均有腧穴,这些腧穴是运行气血、联络五脏六腑的通路,因此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振奋五脏六腑的阳气的作用,其实调理背后也是一种极好的排毒方法,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背部有膀胱经,在中医的眼里,膀胱经就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3、后背有条督脉,为阳脉之海,也是全身阳气集聚和运行的通道!如果督脉瘀阻,春天的阳气生发不好,颈椎、胸椎和腰椎都会跟着出现问题,这样一来全身都会受到牵连,引发脑供血不足、中风、脑退化、肩周炎、血糖不稳等几十种病症。

     那么在春天,如何来养背呢?很简单,也不用花钱到养生馆去养背,自己在家做几个动作就养好了,方法如下:

   动作一:摇篮式滚背  在地上铺一条毯子,地面不要太硬,坐好以后双腿弯曲,双手扶住膝盖,重心落在尾骨和坐骨之间,也就是我们的臀部下面,把左脚右脚抬起来,大腿一定要靠近小腹,保持这个动作前后地摇摆。

     这种背部的滚动,每天早晨滚一滚,反复滚上三到五分钟,每次滚完以后会感觉到背部热热,这表明气血疏通了,滚到背部发热的时候阳气自然而然生发。这是春季必修功课,一定要坚持。

    动作二:刺激打通膀胱经  膝窝的委中穴是膀胱经上的一个重要大穴!中医有句口诀叫“腰背委中求”,凡是腰部、背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解决。经常按揉或者拍打委中穴能刺激膀胱经气血的运行,更好地排毒。

     很多中老年朋友,膝窝经常是向外鼓起的,而且会有杂乱的青筋,这是腰背气血不通的信号,需要经常拍打后膝窝。如果不便弯腰,再教给大家一招,坐着就能刺激委中穴。

     做法:平坐在床上或地面上,地面不要太硬,坐好以后弯曲双腿,双腿颤动,让两个后膝窝向下去砸地面,反复地这样做也不费力,坚持五分钟以上,就会感觉到整个腿是温暖发热的,能有效疏通气血。

    动作三:打通后背枢纽  找一个门框,双手扶住门框两边,头直立,两眼平视;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站弓箭步,后腿尽量伸直;用力伸展双臂,直至有紧绷感,以此姿势站立3分钟,然后再换一条腿站弓步3分钟。这个拉筋动作对打通后背经络效果非常好!

    动作四:打通大椎穴  双手搓颈部大椎穴至发热。颈椎是督脉和膀胱经的上部枢纽,通畅这里可以让阳气生发,还可以预防跟颈椎瘀阻造成的系列症状!

    动作五:打通后背中部枢纽  每天随时随地的双手搓到后腰发热;这里是命门穴、肾俞穴的所在,是督脉、膀胱经中部的枢纽。督脉和膀胱经仅仅只是个通道,本身并无能量!需要肾气的推动才能完成阳气生发和排毒的功能。因此刺激命门穴、肾俞穴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也是打通后背经络最重要的穴位!

      “开春做背,全年不累;春天做背,人活百岁”,一整年不生病的密码全藏在背部。找对了方法,坚持练习,白发变黑,强肾养阳,远离中风。

睡不好或是胃发出的求救信号



     《黄帝内经》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说胃的生理功能紊乱、不协调,或出现病理性的障碍,会引起睡眠失调,严重者发展为失眠。中医认为,人的正气运行是一个不断升降、出入变化的过程,正气不断地从阴出阳,再从阳入阴,形成人一天的醒寤活动和睡眠状态的过程。而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司变化”,如果正气不能通降,气机从升至降的转换变化受阻,人就会出现睡眠方面的问题。因此,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和睡眠密切相关。

     睡不好,可能是胃发出的求救信号

     过度熬夜的生活方式、喜怒哀乐七情过度、饮食无节、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以及与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变化等都容易造成“胃不和”,这是当前临床上导致睡眠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医围绕“胃不和”的病因辨证论治,通过药物和食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入睡难、易早醒,要消食导滞。表现为难以入睡或易醒,这类人通常伴有口臭、泛酸、上腹部胀闷不适,或兼有恶心呕吐、没有食欲、大便无规律等问题。

     多梦易醒,要除湿化痰。这类人往往有多梦、易醒,胸部和上腹部胀闷不适、恶心欲呕,或兼有头晕目眩、身体困重、咳嗽痰多、口中发淡不渴等症状。

     身体困重,出黏汗,要解表祛邪。风、寒、湿等外邪易侵犯于胃,表现出难入睡或睡不沉,身体困重感,汗不多而黏等症状。

如何养胃?日常要注意这三点

     1、细嚼慢咽  吃饭太快会增加胃的负担,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容易导致胃受伤。因此对食物要充分咀嚼,可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2、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汤最好饭前喝。

     3、饭后莫运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饭后”绝非是刚吃完饭,应在饭后20~30分钟开始散步,这样有利于消化。

     胃不好吃什么?像慈禧那样吃吃锅巴  据资料记载,最上不了台面的锅巴,是慈禧百吃不厌的佳肴,从医理上分析“老佛爷”的这个喜好是合乎医理的。因为在民间,“老胃病”吃烤馒头片吃好了的大有人在,无论是锅巴还是烤馒头片,都是经过炮制的粮食,这些原本就是入药的,中医常把它们开在治胃病的方子里,比如炒谷芽、炒麦芽、炒稻芽。

     锅巴就是煮饭时附着于锅底的焦饭,就是把大米炒制了。经过炒制的中药,药性都比没有炒制之前要温一些。烤干的或者炒过的五谷类,自然增加了这类食物的温性,吃进去等于是让身体上上火。而对于脾胃虚弱之人,就是因为缺火力,正需要给胃肠消化增加点能量呢。

     《黄帝内经》里早就说过:“膏粱厚味,足生大疔。”意思是说,吃太多肥甘厚味的食物,会酿成大病。慈禧自然是常食油腻之人,那是那个年代好日子的常态。所以她的脉案上常有:“饮食半膳不香”、“夜寐欠实,晚膳消化缓慢,时有头晕,夜间倒饱,嘈杂作呕”,以及“精神软倦”、“大便带溏”、“腹中作泻”等症的记载。很显然,这些都是脾胃之气为油腻劳累所致。因此,她最爱吃的粳米锅巴便有了用武之地,又健脾又消食。据说,锅巴是她饭桌上必备的食品,有时干吃锅巴片,有时配料做成菜,有时研末调服。


高低压竟是健康“晴雨表”


     您真的会看血压吗?为什么不仅看高压还要看低压?高压正常但是低压高为什么更危险?肾衰跟哪种异常血压直接相关?每天都吃的食物中竟然含有致病隐患?

高压过高容易导致脑出血

     高血压过高病例:杨主任有一个76岁的病人,有十年的高血压史,吃药也不规律,血压控制的不理想,有的时候高压达到170~180左右,低压80~90左右。某一天在带孙子的时候,感觉头疼,一下子就晕倒了,马上送往医院,当时的血压高达200多,诊断是脑出血,虽然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最后还是去世了。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得血管发生硬化,血管内膜会受到损伤,血管会扩张,过分的扩张以后,血管壁受到损伤,甚至形成微小的血管瘤。在出现特殊的波动的时候,这种微血管瘤就容易破裂,引起出血,如果在脑干的地方出血,病人很快就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等严重后果。

     血液形成的三要素:动力、容量、外周阻力。

     杨主任告诉我们,老年人容易出现高压过高的问题,这与上了年纪,血管出现硬化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发生生理性的退化,慢慢变硬。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弹性差,导致大血管射血压力过大,无法弹回到正常状态,就会造成高压升高的问题。

低压过高容易损伤肾脏

     高压过高容易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而低压过高会伤害我们的肾脏,低压高又很容易被人忽略。

     低压过高的病例:一个46岁的男性,五年前发现高血压,高压在140左右,低压在100左右,但是没有引起重视,也不遵医嘱。之后出现了头疼恶心、尿少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高压在160,低压在130,肾肌酐到了300多,做了超声波检查后发现双肾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出现了肾功能不全。

     杨主任告诉我们,肾功能不全最后可能会变成尿毒症,病人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肾脏分泌特殊物质来调节血压,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肾脏就会分泌出来一些激素,使得血压升高,另外身体代谢的一些产物,会通过肾脏排出去,血液通过肾脏来进行滤过。当低压升高的时候,全身的血管处于一种收缩的状态,脏器的供血就减少;肾脏的供血减少就会分泌一种激素,使得血管收缩,血压更高,来满足肾脏的供血,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肾脏在滤过的过程中,由于肾内的压力的升高,可以使体内的蛋白通过肾小球滤出去了,对滤网系统造成损伤,最后肾单位就会萎缩,出现肾功能不全。

     另外低压过高也会对其他的脏器产生一定的影响。中青年容易出现低压过高的问题,这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物质,从而引起低压的升高。

    专家提醒 精神压力比较大、运动锻炼比较少、肥胖、打呼噜,有这些因素的人更要注意了。无论是收缩压(高压)还是舒张压(低压),其中一个升高就是高血压。

     血压也有警戒线  杨主任告诉我们,无论是收缩压(高压)还是舒张压(低压),其中一个升高就是高血压。不要单看低压的数值不如高压的高,就忽略了低压,当低压从90涨到120的时候,它的危险程度相当于高压从140涨到200!它们对人体的损害程度是一样的!当高压达到180,低压达到120的时候属于极度危险的警戒线,必须要到医院请医生进行干预了。高压过高或者低压过高的症状不太典型,有的人可能是头晕头疼,有的颈部僵硬,有的乏力、心慌……由于高血压没有特异性的症状,不容易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很有可能就是晚期了,所以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压进行监测。

     生活中的“隐形盐”针对高血压,专家提醒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隐形盐”。我们经常吃的挂面、拉面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让口感更筋道、外形更好,一般都会加入食用盐,这就属于被大家忽视的“隐形盐”。所以,有吃挂面习惯的老年人在家中煮挂面的时候,尽量多放水少喝汤。


收集整理:高凌福

内容审核:孙   明   白红艳


内容来源于网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大连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 2017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