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处
首页工作动态活动安排党员天地健康与养生机构设置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老同志风采
公告栏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与养生>>正文
健康与养生149期
2017-07-28 16:53  

立秋饮食进补 八大禁忌须知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 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 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重“进”轻“出 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 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 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 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 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 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 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告诉您——怎么吃才健康

●蛋白蛋黄都要吃 “在此次修订的指南里,特别强调了对膳食里饱和脂肪酸的控制,要求摄入的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门做了建议:每天一个鸡蛋,而且蛋黄不能丢。有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对健康人来说,每天吃一个鸡蛋,对血清胆固醇水平影响很小,而其带来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所含胆固醇的影响,因此没有必要在意一个鸡蛋中的200多毫克胆固醇。

●每天多喝一杯水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2007年的版本相比有“四降一升”的变化。降低的是水果、肉类、大豆和盐的摄入量,而上升的是水的摄入量,蔬菜、奶油和油的推荐量没有发生变化。2007年版的膳食指南推荐水果摄入量是200到400克,今年新指南调整为200到350克,但特别强调,果汁不能替代鲜果。肉类、大豆和盐也都是小幅度下调。日均饮水量从2007年的1200毫升提升到1500到1700毫升,相当于每天再多喝一杯水。新版指南还首次推荐每日糖摄入量的限制,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25克是什么概念呢?一听可乐大概含糖35克。在新版指南中建议成年人保证每天吃300到500克蔬菜,特别强调深色蔬菜要占一半以上。什么是深色蔬菜呢?是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和紫红色蔬菜。

●胖不是主食的错 膳食指南指出,肥胖不是吃主食的错,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及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我国居民习惯把谷类食物作为主食,谷类食物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类产能营养素中,每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人体内可产生约4千卡的能量,而每1克脂肪的能量高达9千卡。同等重量的脂肪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倍,因此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另外,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容易摄入更多的能量。减少主食也减去了膳食中谷类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的来源,这种营养不均衡的膳食对健康不利,也对长期的体重控制不利。

●肥肉还能不能吃 我们这里所讲的肥肉通常是指白色脂肪部分,肥肉中含有的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摄入量过多也会成为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脂肪的能量密度高,因此吃肥肉很容易造成能量过剩而导致肥胖,进而成为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肥肉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更能明显影响血脂水平,造成高脂血症,由此可见,肥肉可以吃,不宜多吃。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大部分含有猪肉或牛肉,但也可能包含其它红肉、禽肉、动物杂碎或包括血在内的肉类副产品,例如肉肠、火腿、香肠、咸牛肉、干肉片或牛肉干,以及肉类罐头和肉类配料及调味汁等。烟熏和腌制这些加工方法不仅使用了较多的食盐,同时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和健康隐患,长期食用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这种风险和食用量密切相关,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结果表明吃多少才是安全的,因此少吃可以减少带来疾病的风险。

●减脂减重小窍门 新版指南也把肥胖问题作为重点,提出不少建议。膳食指南首先强调,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而且还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肥胖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对于肥胖的人,减肥不是减重,更重要的是减少脂肪,不吃东西常常以丢失水分和肌肉为代价,不能长久,膳食指南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减脂减重小窍门:严格控制油脂和添加糖的摄入,适量控制精白米、******和肉类,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摄入充足,建议能量摄入每天减少300到500千卡,每周就能减重一公斤左右。每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60到90分钟,每周5到7天,每两天一次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每次10到20分钟。在吃饭时做到食不过量,就是吃进去的能量小于等于消耗的能量。实现的方法包括减少在外就餐、实行分餐制,每顿少吃一两口等。

老来瘦未必“老来寿”

如何正确理解胖瘦与长寿的相关性呢?

首先,不刻意追求胖瘦。老年人由于体质特点、生活习惯、精神情志、所处环境、有无疾病等各不相同,因此体形必然有所不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生命的个性化特点。老人从众心理尤重,见到别人瘦得精神,或者胖得富态,往往千方百计要与之看齐,这恰恰违背了生命活动规律。不少人自中年始,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和衰老带来的脂肪代谢能力的改变,身体会“发福”,皮肤、肌肉会出现松弛,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因此,老年人不要刻意追求“泯然众人”,只要自身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可。要知道,自身生命自然形成的形体胖瘦程度,往往最适合“自己”,才能带领“自己”走向长寿。只要不是过胖、过瘦,或乍胖、乍瘦,再能做好定期体检,就不必苛求某种体型。

其次,严防突然消瘦。美国一项调查认为,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体重下降,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先兆。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老年人日常习惯没有变化,体重却快速减轻,说明必然存在一种因素在快速消耗人体的储备,这往往是罹患疾病或已有疾病加重的外在反应,此时必须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这时如果掉以轻心,甚至“因瘦而喜”,付出的必然是健康甚至寿命的惨痛代价,值得警惕啊!

最后,锻炼不能少。老年人需要锻炼,应该锻炼。每个人,在人生任何阶段,只要能形成规律的锻炼习惯,都有益于生命健康。尤其如果能在40岁真正到来之前,形成锻炼习惯并坚持一生,可谓养生珍宝。故此,不论老年人体型如何,哪怕是很瘦的老人,也应该“引挽腰体,以求难老”,只是锻炼形式建议用舒缓一些的传统体育运动。现代还有更简单的运动锻炼,就是广场舞,最适合中老年人,男女不限。

总之,虽然“老来瘦”为习惯所喜,但老人养生切不可盲目求瘦。胖瘦都是表面现象,长寿才是根本目标。“瘦”与“寿”音同毕竟字不同,含义迥异,老来瘦未必“老来寿”啊!

科学释疑:为啥老了会耳背?

上了年纪的人常常听不清别人说话,尤其是在餐馆、超市等热闹的环境里。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听觉与语言能力研究中心最新一项研究认为:听力不好不是耳朵出了问题,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枢听觉系统产生变化,使大脑的语言处理能力变得缓慢,甚至混乱。

研究人员选取了30位年龄各不相同,听觉正常且无精神疾病的成年志愿者。研究人员给他们每个人听一些音节,再不断改变音节的频率,同时通过电极监测他们的大脑活动,了解大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如何处理语言的。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反应明显比年轻人迟缓,尤其是在音节开始和结束时。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喧闹环境中,老人更容易“耳背”,这实际上是老人处理语言系统迟缓的表现。

新研究证实了,人老耳背并不是耳朵的错,而是大脑中枢系统的问题。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成果有助于通过确定语言处理能力障碍的根源以及大脑如何响应不同刺激,这一成果为耳背老人开发出革命性的治疗方法。

祛除湿和乏入秋好养生

处暑过后,气温将逐渐下降,日夜温差增大,但白天气温仍偏高。此时节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天气转凉,草木经历繁华后才能结出成熟的果实。处暑前后的民俗如七夕节、中元节也多含有离舍之意。

在此气象变幻较多的时节,我们如何做到健康上的断离舍呢?

首先要祛湿。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虽已立秋,但暑去仍需一段时间。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说。另外,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稍不注意容易伤风感冒,陈年旧疾多有复发。

祛暑湿先要做到多开窗通风,尤其是一早一晚,正所谓凉来暑自消。留滞在身体里的暑湿,可用捶背的方法开宣肺气,开启身体的肃杀之气来祛湿。具体方法是: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健肺养肺,以祛除身体的湿气。

其次是祛乏。处暑天气由热转凉,此时天地间的阳气由疏泄倾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也相应地随之转换。处暑后人体出汗逐渐减少,代谢较夏天逐渐减慢,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此时人们往往容易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疲乏。也就是常说的秋乏。调整好起居作息可让人远离秋乏。首要的是晚上增加睡眠一小时,另一方面要保证有质量的午觉,以养精神。

除了充足的睡眠,还可以从饮食上来调理,百合银耳粥{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食用}就是不错的选择。百合有清心润肺、滋阴宁神的作用,可减轻心悸、烦躁和失眠等症状。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干咳、少痰和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两者共食正是祛湿秋乏的佳品。

常吃葡萄干 有效抗衰老

“葡萄干”是一种很普通的食物,它不像鲜葡萄一般具有季节性,而且价格相当低廉,一年到头都能买到。别看葡萄干外形不起眼,但它却含有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帮助的成份。“葡萄干”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她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葡萄糖”被体内吸收后立刻会变为身体所需的能源。 除此之外,“葡萄干”还含有份负的“铁”,所以它对贫血也非常有效。“葡萄干”跟鲜葡萄最大的不同之处为“葡萄干”必须经过暴晒过程,正因为此它含有鲜葡萄所缺乏的贵重成分之一“多元酚”。

葡萄所含有的“多元酚”多集中在果皮的部分,一般人在吃葡萄时总是剥掉葡萄皮只吃果肉,这种吃法不可能充分摄取到多元酚,而葡萄干由于果粒小,很容易连皮带籽都吃进去,这样可以摄取大量的“多元酚”。“自由基”会干扰到细胞的正常状态,导致黑斑、皱纹等老化现象,而且还是产生癌、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诱因。为了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之害,必须摄取能够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我们应该首选含“多元酚”最多、效果较好、又不必费时间处理的“葡萄干”。

葡萄干加醋效果更好 立刻就可以吃的“醋葡萄干” :一大勺的葡萄干,一大勺的醋:

1.把一大勺的葡萄干放在盘子里铺平,2.把一大勺的醋平均浇在葡萄干上,浇好后静置三十分钟,待醋浸透葡萄干后就可以吃了。

腌一夜后才吃的“醋葡萄干”:1.把一杯葡萄干放在玻璃瓶之类的密封容器里,2.将醋倒入装满葡萄干的容器里,3.过一夜后醋就会浸入葡萄干内使之膨胀。一天吃一大勺就足够了。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大连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 2017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